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如果说这座博物馆是今日硕果,那么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就是昔日不可或缺的灌溉之水、营养之肥。
近日,一批当年二里头的珍贵考古资料面世,包括60年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大型纪录片《找寻夏墟》、二里头考古不同时期的发掘工具和研究设备、二里头考古发掘出版书籍、考古日志和专家测绘手稿等。
鲜为人知的是,虽然它们诞生已久,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们实际上是我们缘铿一面的“老友”。
“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咱们一起去看望看望这些久违的“老友”吧!
这个世界级论坛再次来到洛阳,中外专家齐聚这里
今天上午,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暨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位于洛阳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幕。
举办世界古都论坛,旨在搭建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组织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互学互鉴、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好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趋势和新方法,带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为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对策和支持。
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以“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为主题。来自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葡萄牙、埃及、美国等2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日本冈山市、韩国扶余郡代表将参会,还有来自西安、北京等国内著名古都的城市代表和中国古都学会的代表,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交流互鉴。
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学术交流为主,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二里头遗址与相关问题研究”“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0月19日举行开馆仪式,20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偃师市翟镇镇,总占地208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等。基本陈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展品主要来自二里头遗址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以及在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开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字、图像资料等。
该博物馆建筑总体设计以二里头台地为意象,建筑天际线中央高起并逐渐融合于大地,象征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王朝气象。外观设计以“华夏之源”为基本理念,包含了“钥匙”“盘龙”“铜爵”“玉璋”等元素。
从空中看,博物馆的屋顶平面暗含了一把“钥匙”形象,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博物馆整体形象就像一条盘旋的龙,表现了二里头在早期中国研究中的独特地位。
博物馆外观设计和内部装修主要运用两个元素——土和铜。根据考古发现,二里头时期的建筑主要为夯土形式,同时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青铜礼器。博物馆外围及内部局部装修采用全手工夯土墙工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单体建筑。
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内部院落的设计,采用更加精致内敛的造园手法,以枯山水为主,通过静态、抽象、小尺度的景观表达深厚的历史文化。
△ 序厅墙面的大型浮雕
记者在现场发现,博物馆内部的部分夯土墙上镶嵌着一些灰黑色的陶片,这有什么寓意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介绍,这种设计是为了还原考古发掘过程中地层的样貌,博物馆中收藏的文物就是被考古工作者这样一片片发掘出土,又仔细拼接修复的。
“这些陶片是我们发动当地村民在耕作土地时捡拾来的,有着特别的纪念意义,也可以使游客真正零距离接触3800多年前的文物。”赵晓军说。
△ 展厅内的陶器展柜
此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物展柜采用了先进的低反射玻璃,让文物仿佛伸手可触,大幅提升观看、拍摄效果。虚拟现实、触控屏幕等高科技设备的运用,也可以让观众获得浸入式观展体验。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布展工作的结束,20日起,公众可凭身份证入馆参观。博物馆共设有5个常设展厅,2个临时展厅,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大批珍贵文物在博物馆首次展出。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领略“华夏第一王都”曾经的辉煌。
△
展厅一角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楼、二楼有5个常设展厅,其中,一楼有3个,分别为序厅及第一展厅(第一王朝)、第二展厅(赫赫夏都·国之大事)、第三展厅(赫赫夏都·建中立极),二楼分别为第四展厅(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第五展厅(世纪探索)。5个展厅通过文物、浮雕、沙盘、多媒体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把中华文明起源和“华夏第一王都”的历史往事娓娓道来。
第二展厅 看“华夏第一王都”
【展厅简介】 1959年,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开启了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的新征程。一代代考古人薪火相传,通过考古成果证实这里曾是规划有序、布局严谨的“华夏第一王都”,其金相玉质、礼乐相和、龙腾华夏、戈兵攘攘,呈现出统领天下的中央王朝气象。
第二展厅(赫赫夏都·国之大事),分为“铸鼎象物”“礼以酒成”“奉玉成礼”“乐以相和”“龙腾华夏”“兵戎森森”“慎终追远”等单元,通过60年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大型纪录片《找寻夏墟》、二里头考古不同时期的发掘工具和研究设备展示、二里头考古发掘出版的书籍、考古日志和专家测绘手稿展示等讲述了“华夏第一王都”的前世今生。其中,不少文物为首次展出。
【重点文物】
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文化二期礼器,2002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龙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起伏,中部出脊,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额面中脊和鼻梁由3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梭形眼,轮廓线富于动感,白玉为睛。其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堪称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七孔玉刀 二里头文化四期礼器,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刀长60.4~65厘米,宽9.5厘米,玉料呈墨绿色;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各有两组对称的扉牙;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刀背处有等距且排成一条直线的7个圆孔。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
玉圭 礼器,1980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17.4厘米,宽4.4厘米,整体略呈长方形,上部有两个穿孔,通体抛光,十分精美。玉圭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常在祭祀活动中使用,是君主权力的象征。该玉圭造型独特,今天的汉字“圭”便是由玉圭形象演化而来的。
陶埙 二里头文化三期乐器,1960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高7厘米,口小腹鼓,器身侧面有气孔,已具有了后世陶埙的基本造型,是研究我国早期乐器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玉钺(yuè) 礼器,1980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9.2厘米,宽8~9.4厘米,上部有两个穿孔,下孔用圆绿松石嵌平。钺本是一种作战使用的兵器,但是从该件器物刃部较钝的特征来看,并非实用性兵器,而是象征君主权力的祭祀性礼器,也是二里头文化大型有刃玉礼器群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玉戈 二里头文化三期礼器,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30.2厘米,宽6.6~6.9厘米,内前部两端装饰扉牙,侧面刻划多组平行细线纹。造型与同时期的青铜戈相似,但不具有实用性兵器的属性,为二里头文化大型有刃玉礼器之一。该件器物通体抛光,做工精湛,器型庞大。
乳钉纹铜爵 二里头文化四期的酒礼器,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高26.5厘米,总长31.5厘米,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钉形短柱,腹部凸显列乳钉纹。其长流尖尾,清逸舒展,造型夸张,形态修长,极富美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爵”。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铜牌饰礼器,1984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16.5厘米,宽8~11厘米,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纽。铜牌饰上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却无一松动脱落。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纽可见,是穿缀系于主人胸前,应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
第三展厅(赫赫夏都·建中立极),通过“土中大邑”“王都气象”“百工洋洋”单元,通过文物、互动游戏、视频、实物复原、数字展示、VR体验等方式,让观众了解二里头先民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二里头宫城平面布局和功能区划及发达的手工业等。
第四展厅 看古代二里头人的日常生活利用不同的农具种植收获多种农作物,饲养多品种的家畜保证肉食来源,手工艺专业化分工明确,懂得选择合适的石材制作石器,陶器制作有了规模化生产……古代二里头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情景?第四展厅(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对此进行了生动展示。
领略了夏王朝沧桑、神秘的历史,又探寻了二里头宏大、规整的遗址。那么,二里头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为什么界定为夏代晚期都邑?该遗址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都会在第五展厅(世纪探索)中找到答案。
本展厅以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的探索为线,揭示了寻夏这一场世纪探索,是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探究,更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
「 开馆开园时间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
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
10月20日到明年4月19日为试运行阶段,每天开放。
「 票务信息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游客持身份证到博物馆门口换票处换票即可参观。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目前也可免费参观。此外,游客可在博物馆西侧的游客服务中心乘电瓶车游览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
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延续二里头遗址区的总体空间规划格局,在设计上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传统村落的风貌,将现代博物馆和传统民居衔接起来,最终构建出一片井然有序又不失活力的新生聚落建筑群。
游客服务中心包括接待大厅、多媒体大厅、等候大厅、中厅景观区、咖啡店、商店、综合办公区、综合餐厅、公共卫生间、医疗室、警卫室等,为游客提供景点售票、宣传推介、咨询投诉、集散换乘、休闲餐饮等配套服务,能容纳200人就餐。游客服务中心前的停车场共有小汽车停车位204个,大巴停车位26个。
「 路线导航 」
游客在博物馆一层、二层参观完展览后,可回到一楼中央大厅,然后从“大喇叭”电梯直接到三层,在北部观光回廊远眺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
游览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观看完博物馆周边景观,可沿博物馆东西两侧道路到达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在洛河故道欣赏古洛河风情,看芦苇拂动,然后穿越一号或二号景观桥,沿着宫城西路或宫城东路,或步行,或乘电瓶车到达遗址保护展示核心区。参观一号和二号宫殿基址、绿松石器制造作坊遗址、铸铜作坊遗址,向北穿过宫城北路,参观祭坛与贵族墓葬、贵族墓葬区和祭祀遗存区。
自驾游
●线路一:游客可从洛阳市区出发,沿开元大道、洛偃快速通道转207国道,然后转古城快速路。行驶时间大约35分钟。
●线路二:游客从洛阳市区开元大道出发,沿开元大道上东环路,转岳洛路,越过207国道,上古城路快速路,然后到达博物馆,该线路红绿灯较少。
●线路三:游客从洛阳市区中州路出发,沿中州路东延线向东行驶,经夏都大桥后,转古城快速路即可到达。
公共交通
游客可在洛阳龙门高铁站乘坐210路公交直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洛阳龙门站发车时间
●周一至周四8:00、9:30、11:00、13:00、14:30、16:00。
●周五至周日8:00、9:00、11:00、12:00、14:00、15:00、17:00、18:00。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站发车时间
●周一至周四9:10、10:40、12:10、14:10、15:40、17:10。
●周五至周日7:30、9:10、10:10、12:10、13:10、15:10、16:10、18:10。
票价
●每人每次2元。
洛阳出发老君山一日游
¥145起洛阳出发到老君山二日游
¥300起洛阳出发至焦作云台山汽车2日游
¥300起品游洛阳:龙门石窟 博物馆白马寺 少林寺2日游
¥390起洛阳出发到方特欢乐世界一日游
¥328起